十多年前,当孙修顺开始前往几内亚时,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苦苦支撑铝土矿业务的船东。当时的西非国家正深陷埃博拉疫情,即便是最坚定的投资者也纷纷撤离。
然而,来自山东的孙修顺——中国宏桥集团的长期合作伙伴——选择了坚守。
宏桥迫切需要新的铝土矿来源,以取代即将禁止出口的主要供应国印度尼西亚。而这意味着,必须将几内亚森林腹地的矿藏与中国庞大的冶炼体系连接起来。这一宏伟工程需要驳船、浮式起重机,以及半个世纪以来首条新建铁路。最终,几内亚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铝土矿出口国,为全球最大的金属市场提供了关键原料。
如今,这位曾经的海员再次复制了这一奇迹——修建了一条横贯全国、长达600多公里的铁路,配以桥梁、隧道及专用港口,有效打通了全球最大的未开发铁矿资源——并可能因此跻身亿万富豪之列。
位于几内亚南部山区的西芒杜(Simandou)矿项目,是近几十年来最传奇的工程之一。它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成为西方采矿业无法按时、按预算完成大型项目的象征。
本月,距力拓集团(Rio Tinto)首次获得勘探许可整整三十年后,新的莫雷巴亚港(Morebaya)将迎来首批装船出港的铁矿石——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孙修顺。总投资达230亿美元的项目,也成为中国持续主导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动案例。对于许多西方矿业高管与顾问而言,这一项目更有力地证明:即使在地缘政治紧张的当下,与中国企业合作依然至关重要。
“多年来,西芒杜的难点不在矿石,而在于通往矿区的艰巨基础设施。”新加坡国立大学战略与政策学教授傅强(Qiang Fu)指出,“孙修顺将铁路与港口视为战略基础,而非附属条件,从而重新定义了项目推进逻辑,并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向前推动。”
孙修顺的方式与传统大型矿企迥异。他极少外包,大量亲自投资,并获得主矿区股份,使其在其他合作方正式签约前就提前开工。这种急迫带来了效率,也伴随着风险——包括工人事故的报道。然而到2023年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其他资本正式进入时,约半数基础设施已完工,且成本低于预期。
据其团队成员透露,为满足孙本人及几内亚政府的目标,他必须以惊人速度推进。“用行动换信任,用信任换资源——这是关键策略。”他在2016年一次学生演讲中说过(听众后来转述),“通过履行承诺,我们赢得了政府的高度认可,也因此获得了所需资源。”

西芒杜矿资源之巨大、品位之高,足以占全球铁矿供应的十分之一。然而其偏远位置导致运输困难,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加上两次政变、市场波动、政府干预及腐败调查,进展异常艰难。
力拓最初拥有整个矿区,但因进展缓慢,2008年遭时任几内亚总统收回部分权益。随后,该部分被授予以色列矿业巨头本尼·斯坦麦茨(Beny Steinmetz),后者又引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 SA)。此举最终以法律纠纷和贪腐指控告终。斯坦麦茨退出后,凭借在铝土矿项目中建立的政府信任,孙修顺通过新加坡赢联盟国际集团(Winning International Group)在2019年牵头财团,获得了西芒杜北部区块。
如今,力拓与中国铝业公司(中铝)及其他股东共同持有南部区块,几内亚政府在两部分中均保留少量股份。
力拓拒绝置评,赢联盟亦未回复邮件。
“直接与中国合作,意味着我们既能获得项目资金,又能确保产品市场,从而使项目具备融资可行性。”前几内亚矿业部长阿卜杜拉耶·马加苏巴(Abdoulaye Magassouba)在2025年1月美国威廉姆斯学院的演讲中指出。而那些在手续未齐全前就敢于开工的投资者——明显指孙修顺——反而能增强信心。
根植几内亚的航海人
孙修顺1964年生于山东农村,毕业于一所海事学院。出于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他曾以海员、机械师身份在船上工作近十年,后升任管理层,最终调入中远海运青岛分公司。朋友们形容他为直率、低调、有抱负但不张扬的人。他生活俭朴,常常宁愿留在新加坡陪伴家人,而不参加那些中国企业高管惯常的应酬宴会。
2002年创办赢联盟后,孙修顺的主营业务是为中国宏桥运输铝土矿,这使他与魏桥家族建立了深厚联系。通过这一关系,他结识了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后者成为他的重要盟友与资金支持者。
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13年后,当印尼推动铝土矿出口禁令时,孙迅速转向几内亚。他看到了贫困与潜力——以及他能提供的解决方案:基础设施。这段经历为后来的大项目奠定了基础。
在几内亚北部建设铝土矿港口期间,他面临浅水海湾的巨大挑战。孙特地从烟台请来12人专业团队勘察潮汐、锚地与航道;拖船牵引驳船靠岸、卸货、检修、再驶离——几乎是“工业规模的胶带式物流”,团队成员后来如此形容。
然而,这条铝土矿运输线赢得了政府信任。铁路建设于2019年3月动工,2021年6月完工。通车仪式上,时任矿业部长马加苏巴握着孙的手说:“自我出生以来,几内亚首次见证一条新铁路建成通车。”
孙将这一刻视为转折点。“改变西芒杜命运的,是他们看到了我们的能力与实力。”他在今年早些时候一次罕见的采访中表示。
“以速度取胜”的策略
尽管2019年外界对他心存疑虑——除铝业外,他在采矿领域经验有限——但孙依然顶住压力。新加坡与中国的银行都不愿贷款,他便自掏腰包,并极力压缩成本。
他没有采用行业惯例的“EPC总包”模式,而是让公司亲自担任建造者与运营方,将工程拆分交由数十支专业队伍。中国技术工人与数千名当地工人并肩施工,每日设定硬性目标,延误即刻纠正。
然而,与125公里的铝土矿铁路相比,西芒杜铁矿项目长达约五倍,地形更为复杂。孙减少中间环节,引入更多承包商,包括中铁与中港工程局的子公司。如此快节奏令西方传统矿企感到震惊。
他颠覆了采矿业惯例——不先确认储量、不做可行性研究,而是先建物流体系;采用中国标准、中国设计、中国材料与中国团队——与中国企业在印尼和刚果(金)项目如出一辙。他几乎全程驻守工地,频繁从新加坡经巴黎往返科纳克里。
十年前的埃博拉疫情中,他在现场设立严格防疫制度和三名医生;这些措施在新冠疫情期间再度启用,配备隔离区与流动PCR检测点,确保工程不受干扰。
这种“极限速度”并非毫无代价。项目穿越富饶而偏僻的赤道生态区,期间发生了工人伤亡事件。几内亚政府今年初表示将调查安全措施。(赢联盟方面此前回应称,其不断改进安全标准,确保符合国际规范。)
尽管如此,力拓高管在考察北部铝土矿项目后,对赢联盟的进展刮目相看并主动接触。据知情人士透露,孙最初拒绝合作,他担心与世界第二大矿企合作会陷入繁文缛节,消耗已积累的势头。
但在2021年政变后上台的新政府主张加快国家旗舰资产开发,推动南北矿区共用一条铁路通往海岸。官员安排了孙与力拓首席执行官雅各布·施陶姆(Jakob Stausholm)在总统府会面。考虑到政治形势不稳,孙最终接受了合作。
双方成立“几内亚横贯铁路公司”(Compagnie du TransGuinéen),由几内亚政府、力拓旗下Simfer公司以及赢联盟西芒杜联合持股。
随着装运加速、出货开启,所有参与方都将迎来久违的胜利——对力拓而言,这是拥有顶级矿石品位的巨型新矿;对中国而言,这是非洲基建领域的又一次高光时刻,尤其是在其海外投资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将作为习近平主席代表出席本周的正式启用仪式。
“西芒杜让中国再次向世界证明——他们依然深度参与非洲,而且力度空前。”非洲风险咨询公司(Africa Risk Consulting)董事总经理塔拉·奥康纳(Tara O’Connor)指出,“在关税与贸易战的特朗普时代,这个项目对中国尤为重要——这是一场力量展示。”
——作者:阿尔弗雷德·仓(Alfred C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