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美国正式评估取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
当地时间3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了《美国总统2025年贸易政策议程》,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评估取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PNTR)的立法提案。
该提案由众议院中国特设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John Moolenaar)与民主党联合推出,名为《恢复贸易公平法案》,旨在撤销中国自2000年加入WTO以来获得的PNTR地位。
根据《恢复贸易公平法案》,如果PNTR地位被取消,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分阶段征收高额关税。非战略商品的最低关税为35%,战略商品的最低关税则高达100%。
这一措施将在五年内逐步实施,第二年提升至25%,第四年达到50%,至第五年则全面升至100%。此外,法案还提议终止对价值800美元以下的低价值中国进口产品的“小额豁免”免税待遇。
面对美国可能取消PNTR地位的威胁,中国必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这将导致中美两国经济走向永久脱钩,对中美经济及全球贸易秩序产生深远影响。
2、反向合资” 建厂提速, 中国车企“出海”打法全面升级
近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其获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控股”)与雷诺巴西公司于2月17日签署了框架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通过雷诺巴西公司扩大其在零排放和低排放车辆开发和生产方面的战略合作。吉利控股将投资并成为雷诺巴西公司的少数股东,获得本地化生产、服务网络等。
近些年来,在国内汽车行业,“反向合资”成为热词,不过,近两年,中国车企也把“反向合资”带到了海外。如果说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借助大众与Stellantis加速走向海外还是国内“反向合资”的延伸的话,那么,吉利控股和奇瑞在海外直接建立合资公司就具有典型意义了。
不止吉利,奇瑞汽车与西班牙EV MOTORS也建立了合资企业,2024年底,合资工厂首款产品下线。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说:“中国汽车出口要改变‘中国制造、海外销售’的单一贸易形式,与外资品牌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全价值链开展合作,探索‘中国创造、海外制造、海外销售’的本地化经营模式,实现业务缠绕,成果共享。”
中国品牌“出海”,正从早期单一的贸易模式,发展到如今在海外建厂、合资合作、技术“反向输出”的新阶段,这是“出海”质的改变。
3、蔚来中东换电首站落子阿联酋,
中企新能源出海进入"技术标准输出"新阶段
原文链接:蔚来中东换电首站落子阿联酋,中企新能源出海进入"技术标准输出"新阶段
4、中资逆势加码埃及
新能源与基建成“一带一路”新支点
在西方资本收缩的背景下,中国正以“基建+技术”双轮驱动重塑埃及经济版图。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埃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7%,其中新能源与高端制造占比超六成。
中埃泰达经贸合作区聚集170家中企,带动埃及本土产业链升级,成为中东产能合作的新样本。
这场投资热潮背后,是中国企业出海中东战略的加速落地,也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
原文链接:中资逆势加码埃及 新能源与基建成“一带一路”新支点
5、中美海湾绿色能源博弈:
中国如何借力中东市场重塑全球能源版图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正从传统油气贸易向绿色技术输出全面升级。凭借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中国企业在沙特、阿联酋等国的可再生能源基建中占据主导地位。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中国对中东可再生能源投资同比增长38%,占该地区外资绿能项目的62%。
与此同时,美国因政策摇摆与成本劣势逐渐退居二线,这场中美角力不仅关乎市场份额,更牵动着中东能源地缘政治的未来格局。海湾国家正以“经济靠华、安全靠美”的平衡术最大化战略利益。这种“对冲”策略在绿能领域尤为明显:沙特主权基金(PIF)既投资中国广核集团,又与贝莱德合作成立百亿美元气候基金。但中国“交钥匙工程”模式(设计-建设-运维全包)的吸引力,正在动摇西方企业长期把持的工程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