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矿业信息网-珠穆科技

碳酸锂市场“供需两旺”格局能否延续?

   日期:2025-09-25     来源:东方财富    浏览:138    评论:0    
核心提示:碳酸锂市场内否反内卷成功未来要观察

近期,随着供应端事件影响的逐步消退,碳酸锂市场关注点从供应端转向需求端。储能市场相关政策的发布、固态电池逐步进入产业化时代引发市场对碳酸锂需求增长的预期。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碳酸锂市场处于“供需双旺”格局,库存持续去化,但整体矛盾并不突出,矿端复产情况仍值得关注,若后续出现预期差,或迎来新一轮驱动。

  今年6—8月,碳酸锂价格一度从5.9万元/吨,上涨至9万元/吨以上。其间碳酸锂市场维持供过于求态势,但多起影响供应端的事件,使收缩预期升温。随着事件的影响逐渐消退,碳酸锂市场关注点也从供应端转向需求端。储能市场相关政策的发布、固态电池逐步进入产业化时代,引发市场对碳酸锂需求增长的预期。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当前碳酸锂市场处于“供需两旺”格局,价格围绕7.3万元/吨波动,库存也持续去化。碳酸锂行业去库趋势不变,但整体矛盾并不突出,市场关注点仍在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的复产节奏及另外7座矿山的生产情况。

  库存保持去化趋势

  当碳酸锂价格低于6万元/吨时,已击穿多数锂盐企业的成本线。江西、四川等地部分云母提锂企业已开始阶段性停产,澳大利亚部分高成本锂辉石矿山也缩减了开采规模。

  从市场交易情况看,上半年碳酸锂现货市场成交较为清淡,下游电池企业多坚持“随用随采”策略,主动补库的积极性较低。据高工锂电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锂盐企业平均开工率不到60%。部分企业为了保障现金流的正常运转,不惜以“覆盖原材料成本”的价格抛售库存,使碳酸锂价格的下行压力更大。

  6—8月,就在市场普遍认为碳酸锂市场维持供过于求态势,价格会持续下探时,碳酸锂价格却迎来一波反弹,一度从5.9万元/吨涨至9万元/吨以上。中信期货分析师王美丹表示,该轮上涨主要源于“反内卷”政策,叠加供应端事件因素,政策强预期和基本面形成共振。

  具体看,6月末,中矿资源宣布,对江西年产能2.5万吨的锂盐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停产6个月;随后,江特电机披露其子公司宜春银锂将于7月25日启动为期26天的检修;7月14日,宜春市自然资源局要求8家矿山在9月末前编制矿种变更及储量核实报告。王美丹表示,这些事件引发了供应端收缩预期,打破了此前的多空平衡。

  然而,价格上涨也会刺激供给增长,碳酸锂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扭转,且没有新的消息驱动,碳酸锂价格又回落至7万元/吨附近。华创证券高级研究员何家金认为,碳酸锂价格再度回落,主要是因为前期江西矿端停产消息使碳酸锂价格上涨速度较快,大量上游生产企业开始进场套保,形成了一定的套保压力。同时,矿端陆续复工也降低了市场对供应收缩的预期。

  中信建投期货分析师张维鑫认为,碳酸锂期货价格持续下跌更多是多头资金离场所致,或存在超跌风险。“在宁德时代枧下窝项目停产及中信国安事件发酵后,LC2511合约持仓量增幅不小,说明不少投资者在高位建仓了。”张维鑫表示,当高位建仓的投资者意识到碳酸锂价格上行空间有限时,开始陆续减仓,带动价格下跌。虽然宁德时代枧下窝项目停产,但碳酸锂供应端并没有明显减量,反而因锂辉石进口量增加,有累库迹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碳酸锂价格的下行压力。

  王美丹认为,从基本面看,现阶段碳酸锂供需仍偏紧,虽然在利润修复的带动下,产量持续回升,但库存仍维持去化状态。据SMM数据,截至9月18日当周,碳酸锂周度产量为2.04万吨;周度库存为13.75万吨,环比减少981吨。其中,冶炼厂库存减少1757吨,至3.45万吨左右;其他库存减少440吨,至4.36万吨;下游库存增长1216吨,至5.95万吨。近期碳酸锂期货价格在7.3万元/吨附近波动,主要是市场情绪与基本面的再平衡。

  王美丹表示,当前碳酸锂价格走势稳定,是供应扰动预期未消与下游企业补库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碳酸锂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下游企业始终维持较低的库存水平。”浙商中拓新能源事业部研究员马之远表示,8月以来,下游需求增长超预期,叠加当前长假临近,企业仍有补库需求,因此碳酸锂库存呈去化趋势,且有向下游转移的迹象。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卢庆认为,碳酸锂库存持续去化,市场呈现供需紧平衡格局。

  创元期货分析师余烁表示,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碳酸锂行业旺季去库趋势不变,但整体矛盾并不突出。当前碳酸锂市场对供应端消息的交易很充分,市场关注点在于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的复产节奏及另外7座矿山的生产情况,若后续出现预期差,盘面或迎来新一轮驱动。

  储能政策影响展望

  随着碳酸锂价格的逐渐企稳,市场关注点也从供应端转向需求端。近期,多项与碳酸锂市场相关的重磅政策接连发布,碳酸锂需求增长预期持续升温。

  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0GW,带动直接投资超2500亿元。国家能源局表示,这一目标在考虑与“十五五”能源规划有效衔接的前提下,统筹了新能源消纳、电力保供需求和各类调节性资源规划建设情况。

  “《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新型储能产业进入‘政策+市场’双轮驱动的新阶段。”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看来,中国新型储能在技术迭代、生产管理、成本控制、产能优化、市场响应、融合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时期末的20倍,较2023年年底增长超130%。然而,随着风光发电占比的快速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资源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以2024年为例,全国新能源利用率虽在90%以上,但局部地区用电高峰时段仍出现弃风弃光现象,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的短板显现。

  据了解,碳酸锂需求主要来自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张维鑫认为,《方案》的发布对碳酸锂的实际需求带动或较为有限。截至2024年年底,国内装机规模已达78GW,按照《方案》的目标,2025—2027年需增加102GW。截至2025年上半年,国内装机量已接近100GW,预计年底能突破120GW。这意味着,2026—2027年,储能装机量增长压力不大。

  “这样看来,按照《方案》的目标,即使未来储能端增长能给碳酸锂带来一些需求增量,也在预期之内。”张维鑫认为,目前储能装机规模增长要靠市场力量推动,今年整体表现比预期好,电力市场化改革、容量电价补助等都能促进储能装机规模的增长。市场应理性看待《方案》的影响。

  余烁也认为,从目前国内储能装机的增速看,这一目标不难实现,对锂电池需求的推动在预期范围内。

  记者留意到,今年以来,受储能市场化改革激励,以及海外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储能锂电池市场需求呈“井喷”态势,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南都电源等锂电头部企业纷纷爆单,不仅9月份全面开启加班模式,而且订单已经排到2026年。

  据真锂研究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超过260GWh,同比增长近130%。其中,宁德时代上半年储能电芯出货量达55GWh,占比约21%,位居第一。亿纬锂能欣旺达南都电源作为第二梯队快速跟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达到28.7GWh、8.9GWh、4.2GWh。此外,目前相关储能电芯和系统订单还在快速增长,比亚迪、楚能新能源瑞浦兰钧、远景动力、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企业的生产线也都保持高负荷运转。预计9月各大锂电池企业排产将增长40%。

  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认为,尽管2025年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近130%,但由于此前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基数较低,对整体需求的拉动仍然有限。

  固态电池前景可期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新方向。近期,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要求加快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并支持大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

  据了解,固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其电解质为固态而非液态。固态电池被视为电动汽车、电子设备及电网储能的理想选择,兼具高安全性与高性能。当前,固态电池逐步进入产业化时代,多家企业宣布固态电池研发取得突破,2025年已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关键年份。

  今年以来,多家企业纷纷透露最新进展,预计2027年将成为固态电池量产元年。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正在改变市场对锂需求的预期。湘财证券、东莞证券等机构研报认为,固态电池时代将带动锂矿资源、锂电材料和设备端的全面繁荣。虽然短期内固态电池对碳酸锂实际需求的拉动有限,但这种技术迭代将大幅提升单位电池的锂含量,进一步扩大碳酸锂的长期需求空间。

  广发期货分析师林嘉旎认为,随着固态电池的逐步量产,碳酸锂需求将出现结构分化,高纯度锂产品需求可能增长,而整体锂市场将随着固态电池产能的释放而逐步调整。长期看,固态电池技术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将推动锂整体需求上升。同时,电池回收技术的进步将促进锂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对原生锂的补充。


 
标签: 碳酸锂 供需 旺盛
打赏
 
更多>同类矿业新闻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矿业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专家列表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