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欣同
国际金融研究所
继钢铝之后,美国把关税大棒挥向铜产业。今年7月9日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8月1日起对进口铜征收50%关税;但7月30日公布的细则缩小了征税范围,仅对铜半成品及衍生品征税,铜矿石、精矿、精炼铜等全部豁免。 这一“雷声大雨点小”的政策凸显美国既想强化本土铜产业链,又难以在短期摆脱对外依赖的尴尬。 一 铜缘何成美关税“新靶点”
美国在钢铝关税后锁定铜产业,是在审视铜的战略地位和自身之薄弱后的必然决策。铜作为至关重要的工业基础金属,全球地缘局势紧张下,其战略地位愈加凸显。 全球铜矿分布极为集中,逾半数储量分布于智利、秘鲁、澳大利亚、刚果(金)与俄罗斯五个国家,在矿石品位下降、地缘政治风险及新矿开发周期漫长的综合作用下,全球即将面临铜短缺的结构性挑战。摩根大通预计,2030年全球铜市场的供需缺口将扩大至每年300万吨。对美国而言,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和战略产业拉动,其对铜尤其是高端铜的结构性需求已极为迫切。 铜既关键又稀缺,美国绝不愿掌控权旁落,尤其担忧中国铜产业的崛起。美国地质调查局2025年数据显示,美国铜储量4,700万吨,中国4,100万吨,储量相近,但美国“富矿贫产”,制造业空心化拖累开采与冶炼。白宫称,33年间美国铜进口依存度从近零飙升至45%。中国却在这期间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已占全球冶炼产能半壁江山,凭借巨大的加工量,全球四成铜涌向中国,是美国的四倍。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指出,美国真正的难题是如何重掌精炼环节。 美国两党都认识到铜供应链薄弱的隐患。此前拜登签署了《通胀削减法》和《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欲通过能源部贷款、生产税收抵免以及研发支持,投资矿产供应链,推动关键矿产的开采和加工,但收效一般。特朗普此次执政更是下大决心引“铜”回美。今年2月,特朗普援引《贸易扩展法》的232条款出台行政令,拟采取关税增加国内生产,并通过战略投资和加强回收等举措加强美国铜供应链。目前看,铜关税已经生效,后续料将层层加码。
二 美国如何在“铜”局上落子
面对铜产业的日渐式微,美国正多点发力谋求话语权。 拉拢非洲,锁定铜矿资源。今年6月,美国撮合刚果(金)与卢旺达达成停火协议,其中隐含“安全换矿”条款,双方承诺共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并在“透明、端到端的矿产供应链”中优先与美国政府及企业合作。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正牵头向洛比托走廊铁路注资逾5亿美元,联手安哥拉政府及托克集团,将中非铜矿带的资源快速运至大西洋港口。 贸易管制,虹吸全球铜库存。此前交易商押注美国将直接从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交割库补库,纽约期铜对伦敦期铜大幅溢价。嘉能可等企业旋即调拨全球库存空运美国,仅上半年就有约50万吨改道。铜关税细则把精炼铜排除在关税之外,但要求2027年起四分之一精铜须内销,释放出强烈的战略收储信号。 技术封锁,遏制中国铜产业。包括核心装备禁运,对中国全面断供冶炼智能控制系统、大型半自磨机等关键硬件;软件与数据断链,将铜矿的相关软件数据纳入“实体清单”限制范围。2024年起,以《澄清境外数据合法使用法》(简称《云法案》)为长臂管辖依据,规定智利、秘鲁的矿山若继续向中国输出实时品位数据,即面临二级制裁。此外,美国政府还推出《铜供应链尽职调查指引》,要求全球矿山必须通过美国主导的“铜标识”认证,才能获得西方金融机构贷款。 押注再生铜,抢占新赛道。全球约有三成铜来自废铜回收,据估算,到2050年,再生铜将满足全球45%的需求。长期看,再生铜将成为中美乃至全球大国争夺的关键赛道之一。美国铜再生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受制于国内加工能力薄弱,美国废铜大部分用于出口。为此,美国联邦税收抵免政策鼓励废铜回收企业投资本土处理设施,国防法案将再生铜纳入关键矿产清单,确保军工供应链安全。
三 不经济的无奈选择
特朗普政府欲借关税等手段“引铜回美”,提高铜韧性。如果算笔账的话,美国难在短期看到效益,其战略出发点是以短期阵痛换取长期战略自主和国家安全,这一过程既受到美国国内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还会引发其他国家的战略调整。 对铜半成品及衍生品征收50%的关税,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国家储备和配额”预期也将推高铜价。细则规定2027年四分之一的精铜在美国内销,2029年这一比例要达到四成,并动用《国防生产法》收储。美国竞争企业研究所测算,家电、建筑用铜价涨幅或达两位数;更致命的是,电动车与数据中心等耗铜大户短期面临原料溢价,竞争力骤降。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则认为,安全优先的代价就是效率损失。 美国本土企业受益于关税,德意志银行估计,50%的关税每年约给美国矿业巨头自由港麦克莫兰带来16亿美元的暴利。但美国开矿成本约为海外3倍,冶炼厂动辄30亿美元且能耗惊人。英国《经济学人》撰文道,“一纸关税换不来铜流”,投产仍需漫长周期。 尽管特朗普3月颁布行政令,要求审查机构采取一切必要行动加快颁发关键矿产相关许可证。政策强推下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集团与力拓集团联合申报的亚利桑那州1800万吨级铜矿已获批准,投产后预计年产量可满足美国年需求的25%。但劳动力短缺仍是长期制约因素。英国《经济学人》日前刊登题为《重振“美国制造”梦想面临多重挑战》的文章指出,美国政府低估了促进制造业回流的难度,劳动力短缺掣肘制造业重振,美国普查局最新调查显示,20%的工厂因熟练工短缺无法满负荷运转,铜冶炼同样招工难,“批文等人”成新常态。 与此同时,在美国关税遏压下,各国正积极拓展合作渠道,美国引导铜产能回流的愿望未必能顺利实现。 总的来说,关税非“引铜回美”捷径,其本质是特朗普“以经济阵痛换不确定产能”的赌博,短期缺口难填,但长期看,美国借助国家力量制定关税配额、建立铜国储及全球锁矿,此举确实值得各国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