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近年已在不断校准关键矿产政策,特朗普二次上台后更是将竞赢关键矿产之争“摆上台前”,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利于自身的关键矿产体系布局。本文选取矿产供应、技术开发、规则制定等重要领域,梳理了美国加速推进利于其掌握主导权的全球关键矿产布局相关举措。
恩威并施“虹吸”全球矿产资源 总体来看,美国本土可利用的关键矿产资源并不占优,部分种类矿产高度依赖进口。为尽量将全球关键矿产资源“收入囊中”,美国依托盟友伙伴国家,针对非洲、拉美、东南亚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关键区域,“三箭齐发”争夺矿产供应。 (一)以投融资手段重构矿产流向 美国政府依托美国进出口银行(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EXIM)、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U.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DFC)等部门,不断通过投融资手段吸引目标对象在关键矿产领域加强与自身合作力度,意图将关键区域矿产资源与美国供应链体系深度“捆绑”。 一方面拓宽盟友伙伴间矿产投融资渠道。2024年,美国联合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余个盟友伙伴国家成立“矿产安全伙伴关系融资网络”(MSPFN),管理资产超30万亿美元,旨在为关键矿产企业提供“创新融资工具”,弥补资金与能力短板。今年以来,该网络绕过由中国主导的传统矿产分布格局,将关键矿产合作领域向深海采矿新风口延伸,多次向加拿大金属公司(TMC)投资,支持其太平洋海底采矿计划。此外,今年1月,EXIM配合美国政府“供应链弹性计划”(SCRI),推出面向除中国外国际关键矿产供应商的新融资工具。EXIM向美国企业与所谓“可靠的国际矿产供应国”合作的相关矿产项目提供大规模低息贷款的贷款担保,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8月28日,EXIM向英国西部钨业矿业公司递交非约束性意向书,拟提供9500万美元融资,用于重启英国赫默登钨锡矿,旨在减轻对中国主导下钨矿产业的高度依赖。 另一方面强化关键国投融资力度。特朗普政府正借助投融资手段在全球关键区域“搞矿”,尤以非洲和拉美等“全球南方”国家为重。《华尔街日报》2025年4月报道称,特朗普希望美国能够“在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取得关键矿产开采领域对华竞争优势”。 在非洲,美国主要以DFC“打头阵”,与非洲金融机构、银行等部门建立合作关系,整体对非矿产投融资已进入活跃期。DFC通过扩大投资、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等方式,为英国布伦科资源公司提供500万美元融资,旨在开发乌干达的奥罗姆克罗斯石墨项目,还向南非帕拉博鲁稀土项目提供5000万美元股权投资、向安哥拉隆贡若稀土矿提供340万美元技术援助,通过一系列政企合作项目推进美非矿产合作。此外,DFC承诺为洛比托走廊项目提供5.53亿美元贷款,连接安哥拉大西洋沿岸与矿产资源丰富的赞比亚和刚果(金)地区,为美国提供一条面向西方的矿产供应链,与中国争夺在非矿产物流主导地位。非洲多国逐渐形成与美国合作意愿,在2025年7月9日召开的美国与西非五国领导人峰会上,西非五国邀请美国出资参与开发该地区富含的锰、锂、磷酸盐等矿产资源。 在拉美,美国加快优化投融资机制。4月,美国锑业公司宣布,为增强北美锑供应链的韧性,将重启在墨西哥的冶炼业务和投资项目,并计划至2025年底,在其马德罗冶炼厂每月生产约200吨锑。7月,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召开“打破中国对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控制”听证会,提议为DFC“放权”,以采取“更果断行动”为美国在发展中国家海外项目投融资,拉美是其中重点。同月,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布战略报告建言称,DFC应优先考虑在拉美加强关键矿产投资,同时应促推拉美私企与美国私企建立包销机制,逐步调整美拉之间的矿产供需关系。
(二)以“安全支撑”换取矿产资源 美国正凭借在安全保障及援助方面的影响力推动与其他国家的矿产交易,特朗普政府看似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劝和促谈”或施以“安全援手”,实际上是在服务其“美国优先”思想政策,“矿产换安全”在其中“若隐若现”。 对乌克兰趁火打劫收取高昂“保护费”。2025年5月1日,乌克兰在持续战事与财政枯竭的双重压力下,与美国正式签署了《美乌重建投资基金协议》,乌克兰被迫将矿产资源开采权和港口使用权交给美国,以换取美国的军事保护和安全保障。根据该协议,乌克兰未来新开发的矿产、能源等资源收益的50%将注入美乌共管基金,美国获得开发特权与基金控制权。而协议中对于安全义务的表述,仅为“支持乌克兰建立持久和平”,被斥为“空头支票”。美乌矿产协议本质上是一份“资源质押书”——用乌克兰未来数十年的矿产收益作担保,换取美国的短期输血。美国正以“安全支撑”为杠杆,把战争带来的脆弱局势转化为长期掌控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的战略机遇。 利用非洲动荡局势坐享渔翁之利。2025年6月27日,刚果(金)与卢旺达在美国“撮合下”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协议中,美国以打击叛军、提供安全援助为名,要求刚果(金)开放钴、锂矿产控制权,促进美国对两国矿产开采及供应的参与力度。美科伯德金属公司7月17日获得刚果(金)马诺诺锂矿项目的勘探权,计划投资超10亿美元。7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反恐事务首席副主任阿塔拉率团访问马里,核心议题是探讨以反恐援助换取马里的黄金和锂等矿产资源。马里是非洲五大锂生产国之一,也是非洲大陆第三大黄金生产国,其外部面临萨赫勒圣战分子的严峻恐怖主义威胁,美国借此提出向其提供安全援助。 此外,美国为加强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上的影响力,不惜考虑改变对缅长期政策。缅甸稀土产量位于全球前三,且向中国出口大量稀土,稀土资源主要集中于克钦邦,“民地武”克钦独立军(KIA)控制着大部分稀土资源矿区和出口通道,对抗军政府且对中国持负面态度。自缅内战后,美国避免与军政府接触,并对缅军政府及其盟友实施制裁。但近日为与缅达成稀土出口的协议,美国扮演“调停人”角色,以外交手段介入对缅甸矿区的控制,不仅试图直接绕开军政府直接与克钦独立军开展合作,还考虑派遣特使推动与缅甸军政府与克钦独立军达成和平协议,甚至可能用放宽对缅甸军政府及其盟友的制裁,作为换取实地掌控稀土资源的条件。
(三)以关税胁迫“撬动”矿产合作 特朗普政府以“关税大棒”胁迫他国妥协,关键矿产是其中的重要议题。 在拉美,特朗普新任政府重点关注巴西的关键战略性资源。美国在与巴西关税谈判过程中不断向其极限施压,而在8月1日关税正式生效前一周,美国驻巴西大使馆临时代办在与巴西矿业协会代表会晤中释放信号,明确表达希望收购锂、铌等关键战略矿产。美媒称相关提案有望成为防止当前关税争端升级的潜在途径,美国意图以关税为杠杆获取巴西关键矿产的野心昭然若揭。虽然巴西总统卢拉强硬抨击美方行径,但在各方压力下与美关键矿产合作仍有可能。由于巴西在咖啡、牛肉、糖等单一商品市场对美高度依赖,出口业受强力冲击,巴工商业界强烈希望政府与美重返谈判,副总统阿尔克明对美“关税换稀土”提案表态称,美巴间谈判“仍有很长议程需探索推进”,但不排除出口关键矿物可能。 在东南亚,美国希望通过关税施压对冲中国影响力。作为印尼矿产资源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美国通过降低印尼商品对美关税(从32%降至19%)给予实质优惠,要求印尼放开关键矿产加工品的出口限制,包括镍和其他工业大宗商品的出口禁令和非关税壁垒。同时,美国推动印尼主权财富基金丹那塔拉印尼(Danantara Indonesia)与其共同投资关键矿产项目,重点涵盖镍和钴等关键金属,拓展美方深度参与印尼矿产下游加工的渠道,以推动美国供应链“友岸外包”战略布局。 内外联动提升关键技术水准 仅有资源无法掌握优势,关键矿产利用是个“技术活”。从探测到获取,从冶炼到回收,只有掌握先进技术,才能将关键矿产物善其用,掌握相关产供链的主导权。美国政府重点围绕开采、加工、回收等技术环节加大国内研发,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一)勘探开采技术 在国内,特朗普签署“释放美国能源”行政令,扩大全国范围内的矿产勘探和开发。能源部、国防部等主要机构牵头推进,投资公私合作项目,创新矿产勘探、开发技术。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牵头实施“非常规关键矿产资源发现”项目,开发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地质分析模型,快速定位稀土矿床。 在国际,一方面,特朗普签署“释放美国离岸关键矿产与资源潜力”行政令,无视联合国规则,着手国际深海采矿。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提交2026预算案,针对“海洋勘探与研究”增加预算,用于研发自主水下机器人、人工智能驱动的数据分析系统,以及低成本深海传感器等深海勘探技术。另一方面,美国积极开展国际多边合作,以数据共享为基础,企业投资为支撑,虹吸各国关键矿产开采技术。美国地质调查局与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合作开展关键矿产测绘倡议,统合三国矿产资源,至今仍不断更新完善数据。
(二)精炼加工技术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逐步放弃稀土精炼生产,尤其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种中重稀土进行精炼的能力为零。因此,精炼加工领域是其投资研发的重中之重。 美国近年来已大力发展关键矿产加工技术,投资了大量技术创新项目。2025年6月,美国阿贡实验室举办第30届稀土研究会议,邀请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斯坦福大学等众多创新研发机构进行汇报。8月10日,美国防部宣布入股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向其提供1.5亿美元贷款,用于提升重稀土分离能力。MP Materials拥有美国唯一一座正在运营的稀土矿。此外,美国防部还投资多家初创公司以促进美稀土加工技术研发。 与此同时,美国以政府合作、企业并购双重路径,扩大关键矿产加工技术布局。美国持续深化并主导与盟友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支持十几个中游矿产加工项目。大型矿业公司通过并购迅速整合相关技术。美力拓集团收购阿卡迪尤姆锂业公司,获取其在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地的硬岩开采、传统盐水提取、直接锂提取等多项锂矿提取技术。美资源公司ReElement与南非投资控股公司Novare Holdings合作,使用其独有的精炼技术在非关键稀土元素精炼设施。 (三)回收技术 矿产回收技术可通过从国内废物流中提取关键矿物,减少美对国外开采、精炼供应链的依赖。美国政府和私营部门近年来也大幅增加对关键矿产回收技术的投入。 一方面,美政府加大对关键矿产回收技术研发的投资,2025年7月,美国内政部采取措施,增加从矿山废料、煤矸石、尾矿和废弃铀矿中回收关键矿物,并简化关于从废物中回收稀土、锂和钴等矿物的联邦法规。此外,美国能源部还通过“关键矿产材料项目数据库”等渠道,资助多项回收技术研发项目,涵盖从电池废料中提取锂、镍、钴的新工艺,以及从电子垃圾和工业尾矿中回收稀土的技术等。 另一方面,美国持续通过企业合作的方式布局全球技术体系。美国电池技术公司ABTC与加拿大正极活性材料制造商BASF共同研发电池回收技术,并获得全球认可平台CleanTech Breakthrough颁发的“年度最佳回收技术解决方案”奖。此外,美国资源公司ReElement与印度电池公司Exigo达成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利用ReElement的尖端色谱分离技术和Exigo在采购和加工稀土精矿方面的专业知识,从电动汽车电机等报废产品中回收稀土磁铁,并在印度部署其技术。
拉帮结派打造利己“治理体系” 美国秉持零和博弈的战略传统和强权政治的战略惯性加速构建全球关键矿产联盟,在积极打造更有利于自身的全球关键矿产领域“新秩序”的同时,对中国实施遏制打压。 (一)重构规则治理体系打造“标准霸权” 美国持续推进关键矿产多边或双边协议,打造“矿产俱乐部”和“买方联盟”,如“矿产安全伙伴关系”“可持续关键矿物联盟”等。矿产安全伙伴关系是美国于2022年主导建立的多边合作机制,被视为美国全球关键矿产战略框架的核心,亦被称为“矿产北约”,核心目标是加速发展多元化和可持续的关键矿产供应链,确保关键矿产,特别是锂、钴、镍、铜、稀土等资源的安全稳定供应,减少对单一国家尤其是中国的矿产依赖。目前,该伙伴关系的成员包含美、欧、澳、加、印、日等国家和地区,下一步或将非洲纳入其中。此外,美欧曾在欧盟—美国贸易技术理事会(TTC)巴黎会议上,发布关于太阳能供应链、稀土永磁体等多份声明,旨在通过加强国际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提高相关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 美国还积极推动以西方标准为核心的矿产认证体系。随着中美博弈形势日益紧张,“矿产安全伙伴关系”已逐渐向规则制定实体转变,其标榜共同维护供应链安全与可持续性,实则设置严格准入标准,要求合作国在矿产项目上采用更高的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强化对矿产产品从开采到加工全链条的责任监管。这些标准不仅提高了关税,还提高了中国矿企的运营成本和合规负担,成为排挤中国企业和项目的“软性壁垒”,也为美日韩及欧盟矿企争取更多市场话语权。
(二)主导市场定价争夺“金融话权” 美国力图联合盟友建立国际市场规则,推动伦敦金属交易所、纽约商业交易所等主要交易平台引入更高的监管和溯源要求,同时推动制定针对“责任采购”的定价新基准。在收购、现货合同及期货合同的设计中,逐步将中国采购的产品排除在价格指数之外,以控制中国在全球矿产价格体系中的影响力。美国如此做法产生了示范效应,不少矿产资源富集国家调整关键矿产政策,例如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三个重要锂资源国家发出倡议,要仿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一个“锂佩克”组织,以协调三国关键矿产锂生产并联合制定价格,谋求国际锂市场定价权。 (三)利用环境议题操弄舆论抹黑中国 美国大肆炒作中国矿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将中国矿产开发描绘为“生态破坏者”和“不负责任的资源掠夺者”,还利用媒体舆论,将中国项目渲染为“高污染”“低标准”,支持资源国提高对华合作准入相关资源,推高中国在国际矿产市场的合规和公共关系成本。这种话语策略配合实际的贸易限制和投资审查,意在抬高中国关键矿产出口的“社会合规成本”,引导国际市场与中国对抗。然而,美欧往往“双标”对待自身和其盟友阵营,不仅将污染超标的项目树立为“标杆项目”,还对争议性开发的矿产项目粉饰太平,只为将自己塑造为全球绿色矿产治理的先锋,强化全球主导权。 美国推进全球关键矿产布局的力度不断加大,但强取豪夺的手法、技术短板和人才储备的不足都令其面临诸多困难。美国试图通过争夺关键矿产领域规则制定主导权,而这种搞“小圈子”的逆全球化行径势必将制造更多贸易壁垒,破坏产供链韧性,推高全球关键矿产价格,实质上是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无法真正取得国际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