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25 年初,赞比亚谦比希湿法公司尾矿坝的一声溃响,再次将尾矿库安全推上风口浪尖。尽管 4 小时内完成溃口封堵,未造成人员伤亡,但 "防渗膜被盗割 + 暴雨" 的双重诱因,以及后续天价索赔、长期停产的代价,让所有人清醒:尾矿库不是矿山生产的 "末端配角",而是守护生态与安全的 "最后一道防线"。而这道防线的稳固,从勘查环节就已注定。
别等事故发生才想起:勘查是安全的“前置雷达” 很多人以为尾矿库安全重在后期防护,却忽略了 "勘查不到位,防治全白费" 的真相。尾矿库勘查不是简单的 "测一测、画一画",而是要提前揪出所有潜在风险,给后续防治装上 "导航仪"。 基础勘查要盯着 "硬骨头":坝基承不承重、边坡稳不稳定、排洪系统够不够用,这些直接决定尾矿库的 "先天安全度"。像赞比亚事故所在的热带草原区,勘查时必须算准近 30 年的暴雨数据,确保调洪库容能扛住极端天气 —— 这次 20 年一遇的暴雨,恰恰暴露了气候数据应用不足的漏洞。 更关键的是风险勘查要防 "意外":除了暴雨、地震等自然风险,还要警惕人为隐患。赞比亚溃坝的直接原因是防渗膜被盗割,这提醒所有尾矿库:勘查时必须把 "防盗监测" 纳入范畴,尤其是在治安复杂的海外矿区,围栏监控、振动传感等设备的完整性,得和坝体结构一样重要。 防治不是“事后补救”,而是全周期“精准防控” 有了扎实的勘查数据,防治才能有的放矢。尾矿库灾害防治从来不是 "出事了再堵",而是要构建 "预防 - 管控 - 应急" 的闭环,让风险始终在可控范围内。唯有将勘查做深做细,把防治抓早抓小,构建 "勘查引领预防、预防管控风险、应急化解危机" 的全链条体系,才能守住尾矿库安全底线,为全球矿业绿色发展提供保障。 尾矿库勘查和灾害防治中 常用的物探技术 然而,地质勘查灾害防治的核心是通过系统性勘查识别地质风险,提前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案,在勘查作业全周期规避或降低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既保障人员设备安全,也为后续工程建设筑牢风险防线。 其中常用到的物探勘查技术手段有: 高密度电法:核心用于查渗漏通道和含水率异常区,通过测量不同深度岩土的电阻率差异,快速定位坝体或地基中的裂缝、溶洞等漏水隐患,是排查渗漏的“主力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包括地震折射法和反射法,主要测尾矿堆体厚度、坝体分层结构及地基岩性界面,能清晰判断堆体是否存在松散层或软弱夹层,为坝体稳定性评估提供依据。 探地雷达(GPR):擅长探测浅部(通常0-10米)的小尺度隐患,如坝体内部的空洞、气泡、压实不均区域,操作灵活快速,适合坝顶、坝坡等区域的精细排查。 微动勘探技术:微动勘探是基于对自然地面振动的测量与分析来进行的,主要利用瑞利波等表面波。不同类型的土层具有不同的弹性模量和密度,这会导致表面波在其间传播的速度发生变化,通过分析这些波的速度,可以推断出地下土层的变化,进而获得地层的深度、刚度等信息。在尾矿库中,微动技术可用于了解坝体内部的结构特征,如坝体是否存在软弱夹层、裂缝等异常情况。 大地电磁技术:大地电磁法是通过观测天然电磁场在地球内部的响应来研究地下电性结构。不同地质体的电阻率等电学性质存在差异,电磁场在其中传播时会产生不同的响应,仪器采集这些响应数据,经处理和分析可反演地下地质结构。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构造研究、地热资源勘查等领域,在尾矿库勘查中,可用于了解尾矿库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探测深部地层的电性分布,为分析尾矿库的稳定性提供基础资料。 瞬变电磁技术: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时间域的电磁探测方法,利用不接地回线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地下地质体受激励引起的涡流会产生随时间变化的感应二次磁场,通过观测二次磁场的衰减情况,计算出不同深度地层的电阻率信息。 在尾矿库勘查和灾害防治中,瞬变电磁法对低阻异常敏感,特别适合探测尾矿库坝体或周边地层中可能存在的渗漏通道,还可用于判断渗漏通道是否充水。 公司以往业绩 我公司近年来承担了不少关于尾矿库的勘查工作 已有多年的经验积累、人才设备及先进的仪器设备 完成的项目已近百余项 各项目受到业主的肯定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主要相关业绩如下 安哥拉TETELO铜矿尾矿库岩溶探测项目 楚雄南涧原松子箐煤矿采空区塌陷物探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麟凤镇金鸡村委会岩溶塌陷鉴定区地质环境分析项目 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本固村谷荡组地质灾害成因分析论证地球物理勘探 云南文山氧化铝厂配套白革龙赤泥库(尾矿库)加高扩容工程物探勘察 会东县永益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岩棚铜矿牛棚子尾矿库岩土工程详细勘察 云南省重点区域(维西县)精细化调查与风险评价物探勘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