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矿业圈3月12日讯:据路透社报道,随着刚果(金)铜矿产量激增,中国正加速进口非交易所注册的刚果铜(EQ铜),以缓解国内精炼铜供应短缺,并对冲美国废铜进口潜在中断的风险。这凸显了中国对刚果铜供应链的深度依赖,也暴露出全球铜市的结构性矛盾。
刚果铜:中国供应链的“隐形支柱”
刚果(金)凭借中国多年的矿业投资,已从铜矿开采小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产铜国,仅次于智利。2024年,该国精炼铜产量达200万吨,其中约75%直接流向中国,较2019年增长7倍。
这种“默认流向”源于刚果铜未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上海期货交易所等平台注册,无法直接用于期货合约交割,因此以现货形式以更低价格进入中国市场。
价格优势与供应链韧性
非注册铜虽无法享受交易所品牌溢价,但其金属含量(≥99.9935%)与注册铜相当,且价格较LME基准价低3-15美元/吨,成为中小型线材、棒材企业的“救星”。2024年,中国进口的刚果精炼铜占比达62%,较2022年翻倍。
分析师指出,这种“非显性库存”模式绕过了传统交易所体系,直接填补了中国市场的实物供应缺口。
全球铜市:紧平衡下的博弈
当前全球精炼铜市场持续紧张,2024年供需缺口达13.6万吨,LME铜价较年初上涨18%。
美国对华铜关税调查进一步加剧不确定性,中国去年进口的44万吨废铜中,五分之一来自美国,但贸易摩擦可能导致成本飙升。
在此背景下,刚果铜的稳定供应成为关键缓冲——即便中国需求疲软,刚果产量增长仍将持续推高对华出口。
风险与挑战并存
尽管刚果铜缓解了短期压力,但长期依赖隐含地缘风险。该国东部武装冲突、矿业政策波动可能冲击供应,而全球铜矿资本开支不足,预计2025年缺口将扩大至18万吨。
中国正通过多元化布局(如非洲、印尼)和技术升级(低碳冶炼)构建供应链韧性,但刚果铜的“战略地位”短期内难以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