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发展、安全与治理的赤字不断扩大,“全球南方”团结合作和共同发展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凸显。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组成部分,更是“全球南方”合作的典范。21世纪以来,中非合作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提升正在释放“全球南方”的潜力,为发展中国家合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0年,中非贸易额刚刚突破100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只有约2.2亿美元。然而,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非合作速度加快。2025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956亿美元,比2000年高出27倍;中国连续16年是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截至2023年对非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中非经贸关系的深化带动了非洲出口增长、投资增加、经济多元化,推动了非洲工业化进程。
中非合作改变了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的命运,提升了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21世纪初,非洲刚走出“失去十年”的阴霾,经济缓慢恢复,中国经济也正处于结构转型的阶段。2000年,非洲国家经济总量为6818亿美元,占世界经济2%,中国经济总量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3.59%,中非经济总量之和只占世界经济的5.59%,美国则占30.3%。然而到2024年时,非洲经济总量达到2.85万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占比2.56%,中国经济总量18.8万亿美元,占比16.9%,两者在世界经济中的总比重接近20%。中非在咖啡加工、关键矿产供应链、能源电力等领域的合作显著提升了非洲的经济地位和全球角色。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非合作为“全球南方”合作树立了样板。中非在基础设施、能源电力、信息通信、产业发展、人力资源发展等领域上的合作取得重大成就。中国是非洲基础设施融资的最大双边官方提供者,为非洲区域互联互通提供了五分之一的融资支持,不仅有力弥补了非洲发展的融资缺口,更通过中国工程、中国质量和中国效率,推动了大量项目及时落地并带来早期收获。
中国在非洲电力供应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支持的电力项目为至少27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新增了23吉瓦的装机容量,占非洲总装机容量的9%,这对于近一半人口仍然无法获得电力的非洲大陆而言意义重大。中国还在非洲建设和升级了15万公里的通讯主干网络,建设了80%的3G、70%的4G网络,使7亿人口获得网络服务。
一些声音认为,中非合作的成功主要源于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其他国家和地区很难复制。这一解释根植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非洲的模式差异,进而演变为对中国的指责和质疑,以此为西方对非合作失效寻找替罪羊和借口。这一叙事掩盖了中非合作成功的底层逻辑,即强烈的意愿、明确的目标和务实的合作方式。
强烈的合作意愿是中非合作成功的前提。中国和非洲在彼此的对外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需要非洲来实现其国家发展和安全目标,非洲同样需要中国来实现伙伴多元化,支持其经济发展和国际诉求。当前,百年变局和全球发展转型进一步激发了双方深化合作的意愿。基于这一共同利益和诉求,中非关系整体升级为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与非洲所有建交国的双边关系都提升至战略层面。
图片来源:新华社
明确的合作理念和目标是中非合作成功的基石。中国自身的实践和对外合作使其对发展有着深刻理解,正如习近平主席9月8日在金砖领导人线上峰会上提倡的,将发展置于国际议程的中心位置,让“全球南方”国家公平参与合作、共享发展成果。中非合作的成果源于以发展导向和结果导向为核心的合作理念。这一理念贯穿于中非合作的政策规划、举措设计和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国对非融资支持主要流向了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电力、通信、矿业等经济社会影响力大,且能带来发展催化效果的领域。三年一度的中非合作论坛将成果落实视为其核心目标。言必信、行必果,正是中非合作受到非洲国家欢迎和支持的根本。
强烈的意愿和明确的目标塑造了中非合作的方式——务实主义,而务实主义正是中非合作成功的秘诀。非洲需求在中非合作的议程设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有效回应了非洲国家的需求和关切,其具体表现是:在贸易平衡、产业附加值、创造就业、基础设施融资等非洲国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上出台了有力的举措。
务实主义的另一个主要表现是高效、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中非合作主要以具体项目为牵引,遵循的是“资金跟着项目走”的逻辑。这与西方国家“项目跟着预算走”有着显著区别,这一方式极大保障了项目的落地,最大程度规避了预算使用过程中的额外成本和腐败行为。
图片来源:新华社
动荡变革的世界正对中非合作带来影响。这一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机遇。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以关键矿产为基础的能源革命,正被视为非洲发展的分水岭。是实现“蛙跳”甚至“弯道超车”,还是进一步被拉开差距甚至被边缘化,是许多国家面临的现实抉择。对于中非合作而言,如何把握这一时代大势是一个时代命题。加强新兴领域和议题的合作、释放资源禀赋潜力,是中非创新合作的着力点。这不仅事关具体项目的谈判与合作,更需要中非双方着眼未来的战略远见和战略规划。
中非合作在应对机遇和挑战上正展现出创新和韧性。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了未来三年对非36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方案,包括援助、信贷、投资等形式,这是中国综合考虑本国经济形势与中非合作需要的重要政策选择。这既是一份坚定承诺,也是一次大胆尝试。如何将这一支持与非洲国家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需要中非双方加强协调合作。可以预见,这将是中非在互联互通、工业化、产业链提升、扩大投资、增加就业等方面深化合作的重要机遇。
中非合作不仅是中国践行其全球性倡议的“试验田”,更是示范者和引领者。习近平主席在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不仅是中国的理念和主张,也反映了非洲国家和“全球南方”的心声。从“一带一路”到全球治理倡议,中非合作可以进一步发挥示范性作用。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加快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示范区。首创于中非合作中的“小而美”项目正在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合作的新品牌。非洲被确定为全球安全倡议伙伴关系示范区。中非跨越山河和文化的相处之道是全球文明倡议的写照。展望未来,中非合作可以做得更多,也可以带来更大的影响。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