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矿业信息网-珠穆科技

非洲三国矿业政策剧变:股权重组、本地采购与全球博弈

   日期:2025-11-18     来源:非洲研究小组    作者:张斌    浏览:230    评论:0    
核心提示:中资企业在非洲矿业投资有成果,面对政策新变化需调整策略。

非洲三国矿业政策剧变:股权重组、本地采购与全球博弈

作者:张斌

来源:环球工程机械网

01

博茨瓦纳:股权重组撬动钻石产业话语权

1. 政策核心:强制转让24%矿权股权

博茨瓦纳政府自2025年10月1日起,要求所有矿业企业向本地投资者转让至少24%的矿权股权,旨在提升本国资本在矿业价值链中的占比。此政策出台正值政府强化对钻石产业控制之际,目前博政府已持有全球钻石巨头戴比尔斯公司15%的股份,而该公司约70%的钻石产量来自博茨瓦纳。随着其母公司英美资源集团计划出售剩余85%股份,博方希望借政策加持在未来谈判中掌握更大主动权,推动本土资本在钻石开采、加工等环节的深度参与。

2. 实施背景:从资源依赖到本土赋权

博茨瓦纳作为世界钻石产值最大的国家,长期面临财富外流问题,矿业占预算收入的三分之一,是外汇主要来源。过去,尽管政府有权购买新矿业实体15%的股权,但公民对采矿项目股权的诉求日益强烈。此次政策调整不仅是对国内压力的回应,更是在全球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的背景下,通过股权结构改革,确保本国在钻石产业这一战略资产中的主导地位,推动经济从依赖资源出口向价值链上游延伸。

3. 行业影响:外资博弈与本土资本崛起

该政策对戴比尔斯等跨国企业影响深远,倒逼其在股权谈判中向博方倾斜。同时,政策鼓励国内养老金等资本参与矿业投资,为本土企业创造进入矿业领域的机会。然而,政策可能面临外资企业的合规成本增加、投资意愿波动等挑战,如何平衡外资利益与本土发展,成为博茨瓦纳未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02

赞比亚:本地内容法下的供应链突围战

1. 政策核心:40%采购本土化的现实鸿沟

赞比亚在矿业发展进程中,积极探索提升本土经济参与度的路径,通过新版《本地内容法》便是关键举措之一。该法案明确规定,矿企至少40%的商品和服务采购须来自本地企业 ,从政策初衷来看,是期望借此激发本土企业活力,促进矿业供应链的本地化,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与税收,推动经济多元化。

然而,现实却给这一美好愿景泼了冷水。国会议员蒙杜比莱透露的信息令人咋舌,当地企业目前仅占全国矿业年度采购总额的约5%,这与 40%的政策目标相差甚远。非洲开发银行2022年报告更是揭示出深层次问题,即便在被统计为 “本地采购” 的部分里,真正属于赞比亚所有或管理的企业仅占13% 。在矿业设备采购方面,大量所谓的 “本地供应商”,实则是外资集团注册在当地的子公司,它们凭借母公司的资源与渠道优势,占据着本地采购份额,却未能真正让赞比亚本土经济获益,使得政策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出现了显著的鸿沟。

2. 深层挑战:能力短板与制度困境

赞比亚本土企业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技术上,多数企业缺乏先进采矿设备制造、选矿工艺等技术,难以满足矿业企业高标准,如高端钻探设备领域因技术匮乏只能依赖进口。资金方面,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窄、贷款难,约70%的本土矿业相关企业因资金短缺无法承接大型订单。管理能力上,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与经验,在成本控制等多方面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难以与国际企业竞争。政策执行也存在问题,“本地企业” 定义模糊、监管机制不完善,外资子公司易钻空子,政策执行大打折扣。赞比亚矿业对外资依赖度高,本土产业生态发展滞后,培育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困难,阻碍政策落地。


03

津巴布韦:无偿股权与激进本地化战略

津巴布韦在矿业领域政策激进,作为非洲第一大锂生产国且铂族金属等资源丰富,规定国家在新矿业项目无偿获26%股权,还计划将重点产业链本地化比例从25%提至80% ,以增强资源主权意识、提升本土产业参与度,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系列政策是非洲资源民族主义的激进实践,旨在解决长期矿业财富分配不均问题,但也存在外资担忧抵触、新投资减少等风险。

在全球新能源矿产需求激增背景下,其政策调整影响全球锂供应链格局,中资、外资企业需重新评估投资风险。对津巴布韦而言,政策执行能否平衡本土产业能力提升与吸引外资,是矿业未来发展关键,实施时需权衡各方利益,实现可持续与共赢发展。


04

非洲矿业政策转向:趋势与启示

1. 全球资源民族主义浪潮兴起

在全球矿业发展格局中,博茨瓦纳、赞比亚、津巴布韦等国的政策调整体现了全球资源民族主义浪潮兴起。长期以来,非洲矿产吸引大量外资,但非洲国家在全球矿业价值链处于被动,如博茨瓦纳钻石产业利润多被跨国公司攫取,赞比亚本土经济参与度低。

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和资源主权意识觉醒,非洲国家通过股权改革、本地化采购、国家持股等手段改变不利局面。博茨瓦纳强制矿业企业转让24%矿权股权,赞比亚要求矿企至少40%商品和服务本地采购,津巴布韦在新矿业项目中无偿获26%股权。这些政策调整反映非洲国家从 “资源开放” 向 “本土赋权” 战略转向,对全球矿业市场影响深远。

2. 中企在非矿业投资的策略优化

中资企业在非洲矿业投资有成果,面对政策新变化需调整策略。当务之急是深入研究各国政策细节,组建专业团队,梳理目标国家政策,做好应对预案。提前布局本土化战略很关键,通过技术输出提升当地矿业技术水平,与本土企业合资合作融入当地市场,加大对当地员工培训投入,培养人才队伍,促进当地就业,赢得当地政府与社区的支持,提升企业在当地的合规性与影响力,在非洲矿业重塑进程中实现与非洲国家的互利共赢 。

免责声明:本文素材来源:驻摩洛哥王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及公告公开披露信息,文章由环球工程机械网整理,但不代表环球工程机械网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风险自担。


 
标签: #非洲
打赏
 
更多>同类矿业新闻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矿业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入群交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